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谁能想到,追求正确,毁掉了我的前半生 | 咨询室的故事

文章发布于:2022-06-23 16:59:31

 

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,如果真有什么人生建议可以分享的话,我最想分享的也许是——活得正确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活得真实。

 

从小到大,几乎每个人都被教育要做正确的事,这里面包含太多应该、必须,甚至是不得不。

 

比如,学生应该好好学习;孩子应该孝敬父母;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……

 

这些“正确”不容反驳,但是正确背后都隐藏着因人而异的真实,比如:

 

“我要好好学习,但作业太多没时间玩,我真的感到压力很大,很累。”

“我很爱父母,但和他们在一起我真的不开心,想要保持距离。”

“要照顾好孩子,可工作一天我真的好疲倦,想要休息。”

 

当正确和真实冲突的时候,你会怎么选?

 

真实,并非是反正确,而是在正确的同时不苛刻自己,尊重自己的内心。

 

如果说活得正确让一个人优秀,那么活得真实则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,而不是成为别人。

 

但是,因为从小受的教育,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真实比正确更难做到。

 

这,是很不幸的。


 

一味正确的人生,一味的不幸

 

我想讲讲来访者闫俪(化名)的故事。

 

闫俪出生在80年代,从小父母对她要求严厉,期望很高,尤其是父亲。每天工作很辛苦,下班后还会陪她写作业。


这让懂事的闫俪,也一直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。

 

那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,初中需要自己考。某次小学数学考试,闫俪的成绩比往常考少20多分,总名次降了10多名。


在课堂上,她被数学老师在左手上狠狠的敲了10棍。闫俪咬牙忍着没有流泪,回家后,胆战心惊地拿出试卷给爸爸看。

 

父亲脸色凝重,狠狠批评闫俪,并觉得老师是对的,确实应该打一顿警告一下。

 

然后对闫俪进行没完没了的教育,学习好多么重要,未来多重要……

 

闫俪很沮丧也很委屈,回到自己房间默默流泪:难道作为学生,我不想自己考好,被老师表扬,被父母夸赞吗?

 

可是,父母说得对,考试成绩下降确实是因为马虎不认真,自己是有错的,好好学习确实对未来很重要。

 

于是哭完之后,想尽办法说服自己:“我是喜欢数学的。我是喜欢数学老师的。”



后来,似乎真的喜欢上数学,顺利考上初中、高中,还学了理科,不仅数学,各科成绩都不错。

 

父母对此很满意,并为闫俪规划好一切:在离家近的地方读个好大学,毕业后在体制内工作,早点结婚生子,安稳过日子。

 

可是,人生真就这么简单吗?

 

父母的正确,真就能让孩子前程似锦吗?

 

闫俪的人生对此做出了坚决的回答:不能。

 

高考填志愿,闫俪鬼使神差地填了一个艺术相关的专业,只是因为自己没听过这个专业;

 

选择大学的时候,闫俪选了离家最远的,这样就不用经常回家;

 

大学被保研,闫俪却瞒着父母中途退学;退学后,自然没有进体制内工作,而是悄悄创业,直到创业失败也没告诉父母;

 

结婚,也一拖再拖,谈了很多男朋友,但总是谈一段分一段,最后结婚的年龄比父母期望的晚了十多年……

 

结了婚,日子也过得从来不是父母所说的安稳,婚姻出现各种问题。

 

多年后在咨询中回顾这些,闫俪才明白,年幼的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,去迎合父母的标准,但在她心底这种正确是平凡且糟糕的。

 

她不喜欢理科,她喜欢文学诗词;她不喜欢体制内,她喜欢自由,可是父母不关心她的真实……年幼的自己无力抗争,更无理由反驳,只好跟随正确的节奏。

 

直到成年,那些被正确压制的真实,才被无意识的放大,在她自己不理解的情况下,一直破坏着她正确的生活。



当然,做心理咨询前的闫俪并不明白这些。

 

在行为上,她无意识地用自己的人生作为赌注去与正确抗衡;可是在思想上,这种“应该正确”的意识似乎又是被她认同的。


所以她的人生是如此的撕裂,充满苦楚。

 

尤其是做了妈妈以后,她竟成了父母的翻版,在给自己的孩子灌输同一种正确。

 

工作再累,回家前都要深吸一口气,打起精神,在孩子面前呈现出良好的状态,陪孩子游戏玩耍,直到孩子入睡,才累得瘫倒床上休息片刻。

 

有时候加班晚,回家时孩子睡了,她充满愧疚,于是周末趁孩子休息时,拼命工作,只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。

 

她认为做正确的妈妈,就是要永远满脸欢喜的、全神贯注的陪伴孩子,为孩子的成长做所有正确的准备,好的幼儿园,重点小学……

 

而真实的她无比疲倦,想逃离所有人,躲起来安安静静的自己呆着。

 

可是,这是不可以的,因为这是错误的,光是想一想,闫俪都充满自责:

 

我可是一位妈妈,孩子小的时候,怎么可以不陪伴他呢?怎么可以放飞自我呢?不管多累必须强撑着啊!很多人都是这样过的啊!

 

人的精力有限,因为照顾孩子太累,影响工作时,闫俪越来越焦虑;孩子哭闹时,闫俪忍不住发脾气,发完脾气又自责。

 

渐渐地,要么没时间睡觉,要么有时间睡了也睡不安稳,甚至有时清晨醒来,双拳紧握,没有一点放松的感觉。

 

这种状态,实在糟透了!



某次陪孩子玩的时候,闫俪竟不小心歪在沙发上睡着了。醒来时,孩子依偎在身旁,心疼的对她说:“妈妈,你真的很累呀,你去床上再睡会儿吧?我已经可以自己玩了。”

 

闫俪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,她忍着泪水,想着体贴的孩子,内心无尽的委屈。

 

孩子在外面格外安静,没有发出一丝声音,或许孩子也能体会自己的疲倦与辛苦。

 

孩子多么懂事啊,这种懂事多么熟悉啊!

 

闫俪想起小时候——那个因为体谅父母辛苦,所以忍着委屈学习的懂事的自己;那个因为体谅父母心切,所以忍着不甘学理科的懂事的自己……

 

闫俪,终于忍不住哭了。

 

她不要自己的孩子,变成另一个闫俪;她也不要自己,变成父母的翻版。

 

她鼓起勇气走进咨询室,希望还能从头来过。


 

为什么一味的正确会一味的不幸

 

闫俪要做个乖巧懂事、爱学习的孩子,这是正确的;要做一个事无巨细、耐心陪伴的妈妈,这也是正确的。

 

可是闫俪在做孩子的时候,内心是不快乐的;做妈妈的时候,身体是疲倦的。这些都是被她严重忽略的。

 

很多时候,我们似乎必须要选择做正确的事情,为此甚至忽视自己身心的真实。

 

短暂的忽视可以,但在长期的忽视下,真实的自己就会发出抗议或无意识的反叛。


闫俪成年后的一系列不幸,都是无意识的反抗。

 

不管因为道德标准社会规则,还是父母教育,小时候听从的正确,会逐渐内化为自我要求,成年后也继续自我要求,于是即便只是偶尔任性一下,也会自我攻击。

 

比如哥哥让妹妹是正确的,否则就会被批评不懂事。

 

可哥哥真实的想法是,这明明是我的东西,为何我不能做主呢?内心也会觉得委屈和不甘。可是又不能不让。

 

长大后,哥哥可能学会了谦让,但是每次谦让的背后是委屈的堆积。

 

再比如做正确的儿女,是要孝敬父母,多回家看看。

 

但回家后,面对各种唠叨与埋怨,批评与指责,内心非常痛苦,但又不能够离开、不能表达。

 

后果很可能是将怨怼转移到父母身上,导致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差。

 

正确重要吗?当然很重要。

 

某种意义上,社会进步、人类繁衍都是因为做了更正确的事情。

 

但如何在选择正确时与真实的身心去平衡,是这个时代的每个人,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。

 

中年危机或抑郁、青少年焦虑、辍学……等身心疾病,多数正是因为无法平衡“正确与真实”,时间足够久之后,身心会用“症状”的方式表现出来。



 

如何平衡正确与真实?

 

最好的状态,并非是听话懂事,也并非要离经叛道,而是一种内在的和谐,一种身心与外在道德规则的平衡。

 

1.觉察身体的信号 

 

不要在小看身体,身体本身有着极大的智慧,在面对外界的时候,会不由自主的传递感受的信号。

 

比如被拒绝的时候,内心沉重,觉得沮丧;面对危险的时候,神经紧绷,心跳加速……

 

忙碌一天之后,睡前放松下来,感受下自己的身体,哪些地方是紧绷的吗?哪些地方不舒服?身体会告诉你那些被忽略的内心答案。


2. 观察情绪感受,并适当地在关系中表达 

 

有意识的去感受内心更真实的情绪、想法和情感,以及情绪背后的意义。

 

没有什么情绪是不应该发生的,每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。

 

不仅自己要看见,也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在关系中表达。一段能容纳真实的关系,会变得更亲密。

 

比如闫俪希望自己是个完美妈妈,但事实上,也可以告诉孩子:妈妈身体很疲倦,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陪你玩。

 

这样孩子就有了一个机会了解真实的妈妈是很爱自己的,但也是会疲惫的,人疲惫的时候需要休息。从而,孩子就不需要那么懂事,而是偶尔任性,有时贴心。


 

3. 寻找专业帮助 

 

如果很难觉察到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和想法,或者已经“症状化”,出现焦虑、强迫或一些身心类疾病的时候,最好求助心理医生、心理咨询师。

 

心理咨询能营造一个安全、温暖的环境,让你练习在咨询中慢慢的表达自己的真实。

 

假以时日,这些真实会更敏锐的被你捕捉,内心会找到和谐,身体症状会消失,关系也会逐渐健康稳固……你会发现,活得更像自己、更是自己,是多么平和幸福!

 

一生都要正确,那可能是圣人或者超人才能做到的;其实就连孔圣人也说: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,何况平凡人呢?

 

记住,你永远不必活成超人,你只需要活成你自己。
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