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“妈,你伤透了我的心” | 为什么最亲的人却伤我们最深?

文章发布于:2022-06-28 10:59:29

看到一段留言是这样说的:

 

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妈妈伤透心。

 

在家时就经常和我妈起争执。刚才她又因为一些小事开始训我,我没忍住反驳了几句,她就越骂越难听,语气越来越重。

 

“就你这个臭脾气,活该男朋友不要你!”

 

听到这句话时,我感觉心被狠狠扎了一刀。

 

我妈明知道我刚失恋,还没缓过来,却在这时往我伤口上补刀。我不仅心痛,更心凉。

 

她是我妈啊,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伤害我,为什么一点都不考虑我的感受,为什么?


本应是最亲的亲人,到头来,却是那个在伤口上撒盐的人。


 

这类遭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

▷每次满怀期待地给父母打电话报喜,得到的不是否认就是忽视,不打电话愧疚,打了更伤心。

 

▷高中时我爸就经常对我冷嘲热讽,说我根本不是读书的料,还好几次劝我退学。现在我已经大三了,唯一的愿望就是“赶紧毕业,远离这个家”。

 

▷我妈是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人,动不动就发脾气,对我大喊大叫。我觉得我性格敏感都是她造成的。

 

为什么有的父母不会考虑子女的感受,甚至还要挖苦、嘲讽或者攻击呢?

 

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们会因此伤心难过吗?



父母的成长背景,

决定了他们的“局限性”

 

很遗憾,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。

 

如今的网络是80、90甚至是00后的天下,而他们的父母则多是50、60或70后。

 

父母们的成长环境比我们艰苦太多了。

 

在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里,他们的需求,可能还停留在最底层的“生理需求”上,能够解决温饱,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。


 

这种成长环境,决定了他们很难照顾到自己和他人精神层面的需求。“感受”对于他们而言,远不如一个可以填饱肚子的馒头重要。

 

同时,精神层面的认知匮乏,也让我们的父辈缺失了一定的“共情能力”

所以导致他们很难站在子女的角度上来理解我们的感受。

 

很多时候,他们的“伤害”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。哪句话或是哪个词刺痛了你,他们也许真的不知道。

对他们来说,相较于本能地责骂,表达爱这件事,不是不想,是不会。



被父母刺伤的心该如何修复?

 

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矛盾。


“亲人输出的伤害实在是太痛了,心里责怪着他们,但毕竟是我父母,我又不好说什么。”


面对父母的伤害,我们心里很不满、甚至是愤怒,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又让我们压制着这种愤怒,“恨”与“爱”相互交织纠缠着,让我们深陷内心冲突,无法自拔。 

 

面对这种困境,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? 

 

a. 愤怒是合理的,但理解万岁


首先,要明确,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那些因指责、嘲讽而产生的愤怒情绪都是正常的。

而且,你的愤怒,不仅仅是情绪而已,更意味着你的自我意识的觉醒。


你开始明白什么是自己(不)想要的,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父母的干涉,开始试图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,这是一件好事。


当你接受了这一点,你也许就可以慢慢接纳自己愤怒的情绪了,而不是一味地觉着“愤怒”是对父母的不孝。 

 

同时,前文也有提到,父母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无法获得很好的精神滋养,共情能力不高。


他们的原生家庭无法给予他们充分的“理解”,所以他们很难体会到“被理解”的好处。


因此,当子女向他们索求这种“理解”时,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满足。


当明白这一点时,我们就能够理解他们“为什么不考虑子女感受”了。


 

b. 切断伤害的代际传承,学会共情


当我们在谈论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时,我们可以试着再讨论得远一点。


我们父母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呢,他们是如何相处的,是不是同样“不考虑子女的感受”呢?


其实,我们的家庭模式往往是复制了父母儿时的家庭模式,这就是代际传承。 

 

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,我们开始明白原生家庭的局限性,同时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感受。


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开始,切断传承,让伤害停止。

 

如今,各种心理学文章、讲座或是课程都在教我们该探索自我精神世界,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。


但这个过程中,你也许学到了很多,也许还有很多疑问:

▷我理解了父母、理解他们所带来的伤害,那然后呢?应该怎样调节内心的冲突?

 

▷书上提到培养共情力的方式有很多,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,怎么办?

 

▷听了很多课,却感觉还是没能解决我的问题,课上教的方法论不能套用到自己身上。


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质,原生家庭更是千差万别,问题也更具体而复杂。


如果想真正解决你的个人问题,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帮助。 

 

咨询师不仅会帮你分析“你”的原生家庭问题,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,还会陪伴你探索自我,帮助你提高“感受爱和理解”的能力,传递更多的爱。


研究表明,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,比75%没有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有显著进步。 

 

一般而言,1-3次咨询后,大部分人能体验被理解和接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,固化的思维得以松动,压抑的感受得以表达…… 

 

6-12次咨询之后,大部分人能发现隐藏在问题和情感背后的意义,能够与内在真实的自己对话,对自己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知,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……

 

85%的人在长期咨询后问题得到了改善,开启了更舒适、坦然、通透的人生。 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